1965年1月的某一天,西安通往乌鲁木齐的列车上,两个车厢的车头处聚集了一群乘客,他们议论声此起彼伏,气氛中充满了不安与困惑。一个年轻女子蹲在地上,目不转睛地观察着躺在地上的一位中年男子。那位男子的皮肤上布满了肉瘤,看上去格外吓人,令周围的乘客都不敢靠近。显然股票配资客服,大家担心这会是一种传染病,纷纷与他保持距离。
然而,这名年轻女子的举动却让人感到温暖,她毫不畏惧地蹲下身来,细心地检查着病人的情况。她对旁边的大叔的困境充满了同情,感受到的情感也让他的家人心生感动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在短短不久后,女子还通过邮寄的方式寄去了140元治疗费,虽然她和阿不都一家从未谋面,但她的这份帮助让人深感敬佩。
恩情无须言表,阿不都决定尽快寻找这位恩人,以报答她的善举。然而,谁也没想到,这一寻找便持续了整整53年。王香莲,这名善良的女子,年仅22岁,刚刚大四毕业,正是西安一所军医学校的学生。她在实习期间被分配到当地的医院,虽然她的医术尚浅,尚未有过任何真正救人的经验,但她对于帮助他人却有着满腔的热忱。
展开剩余83%那次乘坐火车前往乌鲁木齐,王香莲本是打算利用假期去探望亲戚。列车沿途的美丽景色让她心情激动,想着未来的日子里,自己一定要尽全力服务社会,让更多的人能够平安健康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。正当火车驶过哈密站时,她看到一个年轻男子背着一位年老的大叔上了车,那位大叔看起来气色不佳,显然无法坐下,而两人也没有购买坐票,而是选择了车厢的连接处站立。
王香莲有些不忍心,心想着或许应该上前询问一下能否帮忙。然而,乘务员很快便前去处理了这一情况,王香莲听不到具体内容,只看到乘务员回到休息室拿出一条棉被,铺在地上。年轻男子扶着大叔将他安顿下来,并不断向乘务员表示感谢。看到这一幕,王香莲感到心里暖洋洋的,觉得这个世界上依然充满了好人。
不过,就在王香莲准备离开时,她注意到围在大叔周围的乘客们纷纷低声议论,大家虽然好奇却谁也不敢靠近。走近一看,王香莲才意识到,阿不都身上满是肉瘤,样子极其可怕,这也解释了为何周围的乘客都保持距离。人群中,不少人低声嘀咕:“这种病人也敢上车?”虽然如此,王香莲并没有畏惧,反而更加关心地询问道:“你们是从哪来的?要到哪里去?”她蹲下身子,仔细观察着这些肉瘤。
大叔看了一眼她,他也担心将病传染给其他人,迟疑了片刻并未回应。王香莲再三问询,终于得到了一些信息。原来,阿不都·卡斯木,家住新疆哈密柳树泉农场,是全家人的支柱。工作勤劳,日子虽然辛苦,但一切还算平稳。直到1964年9月,阿不都突发重病,身上出现了肉瘤。吃了几个月药,病情没有丝毫好转,反而越来越严重,吓坏了全家人。妻子赶紧让儿子艾外都带着父亲前往当地医院就诊。然而,由于医疗资源匮乏,医生们无能为力,甚至无法判断他得了什么病。
无奈之下,艾外都带着父亲乘火车去了哈密市的大医院。然而,市医院的医生也表示这病非常罕见,建议他们带着阿不都前往乌鲁木齐,那里有更好的医疗条件。艾外都想去,但由于几个月的医疗费用几乎耗尽了家里的积蓄,他不得不作罢。家里连去哈密市的车费都难以筹集,艾外都只好向生产队寻求帮助,才拿到了救助费。于是,他们决定购买回家的车票,打算回去再想办法。
了解了这一切后,王香莲心中愈加同情这对父子的遭遇。她决定帮助他们,经过一番观察后,她坚定地对阿不都说:“老人家,别担心!你的病是可以治好的!”周围的乘客听说肉瘤不会传染后,纷纷松了口气,大家开始为王香莲的热心鼓掌。她转向艾外都,语气中充满了鼓励:“赶紧带你父亲去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查,我在那里等你们。”
王香莲借此机会与艾外都交换了通信地址,并写下鼓励的话语,表示她会继续关注阿不都的情况,尽力帮助他们。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,火车终于抵达了艾外都的家乡。王香莲不仅帮助阿不都下车,还叮嘱他们尽快来乌鲁木齐治疗:“早点来,我在乌鲁木齐等你们!”
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香莲在亲戚家等待信件,心中充满了期待。但时日一天天过去,阿不都一家却迟迟没有消息,王香莲不禁感到焦虑。她写了一封信给艾外都,询问他们的情况,并表达了自己对他们的挂念。
艾外都接到信后,内心非常感动,但问题是家里实在没有钱了。艾外都和母亲商量后决定再次向政府寻求帮助,最终得到了350元的补助。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目。更令艾外都感激的是,当地政府还承诺会承担阿不都在乌鲁木齐的治疗费用。这个消息让他们有了继续治疗的希望,艾外都立即写信告诉王香莲,他们即将动身前往乌鲁木齐。
王香莲收到信后,心中也充满了喜悦,但她的寒假即将结束,必须返回西安继续学业。尽管如此,她仍然在信中鼓励艾外都父子:“你们到了乌鲁木齐后,记得及时通知我新的住址,我会第一时间联系你们,千万别耽误病情!”
1965年3月,艾外都带着父亲来到了乌鲁木齐医学院。为了让王香莲放心,艾外都立刻写信告诉她父亲的住院情况。王香莲再次强调,治疗千万不能拖延,艾外都深受感动。
几天后,意外发生了——有三位陌生人带着水果和饼干走进了阿不都的病房,原来他们是受王香莲的委托来看望的。阿不都和艾外都在乌鲁木齐感到久违的温暖,阿不都告诉儿子,等自己病好了,必须亲自去感谢这个姑娘。而王香莲的关怀并没有停止,几天后,她寄来了七封信,每封信中都附带了20元,总共140元。这笔钱对阿不都一家来说,无疑是一份极大的帮助。
王香莲的慷慨令艾外都深受感动,事实上,当时她一个月的津贴才7元,这140元几乎是她积攒了几个月的生活费。王香莲并没有因此而感到艰难,因为她始终坚持着自己“为他人着想”的信念。
发布于:天津市胜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